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研究發展處
  • English
  • |
  • 正體中文
  • |
  • 臺藝校首頁
  • 關於本處
    • 組織架構
    • 業務職掌
    • 組織人員
  •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 焦點新聞
    • 活動花絮
  • 校務發展
    • 校務發展目標
    • 近中長程計畫總表
    • 研究發展委員會
      • 研究發展委員會議紀錄
    • 校務資料
      • 教育部大學校院校務資料庫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
  • 研究企劃組
    • 校務基金財務規劃報告書
    • 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
    • 大觀藝術教育園區
      • 園區緣起
      • 藝術教育推廣課程
      • 活動花絮
    • 地方創生·藝術共榮計畫
      • 2024.09_板橋榮民之家_電影播放
      • 2024.10_板橋區公所_日本外賓來訪演出
      • 2025.03_板橋榮民之家_記憶畫像
      • 2025.04_板橋浮洲里_書畫趣生活
      • 2025.02-06_板橋湳興里_銀髮古箏才藝班
      • 2025.05_板橋榮民之家_臺藝大搖滾樂府社
      • 2025.05_華僑中學&榮民之家_臺藝大戲劇系
    • 自我校務評鑑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自我校務評鑑辦法
    • 影音專區
  • 學術發展組
    • 學術研究成果
    • 計畫徵求訊息
      • 國科會計畫
      • 教育部計畫
      • 其他計畫
    • 計畫申請作業流程
    • 學術研究倫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研究計畫涉及學生學位論文之學術倫理參考指引
      • 教育部學術倫理案件判斷準則參考手冊
      • 教育部防範掠奪性出版
      • 研究倫理懶人包
      • 研究倫理審查清冊
    • 網路資源
      • 國科會
      • 教育部
      •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 優秀學位論文獎
    • 下載專區
      • 表單下載
    • 常用相關法規
    • 政府部門計劃要點暨相關法規
      • 國科會
      • 教育部
      • 其他
  • 產學暨育成中心
  • 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
  •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
    • 第四期(114-116年)計畫
      • USR培力活動
      • 共學與實踐社群
    • 第三期(112-113年)計畫
      • 文化河流 文資串流-淡水河水系流域文化資產保存計畫
      • 112 USR Hub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種子計畫
      • 113 USR Hu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種子計畫
    • 第二期(109-111年)計畫
      • 文化河流 文資串流-淡水河區域歷史紋理與文化資產保存計畫
      • 以大觀創藝聚落開展社區美學實踐計畫
      • 社會企業的藝術設計應援團
      • USR Hub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種子計畫
      • 成果佳績
    • 社會責任推動委員會設置要點
    •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徵件須知
    •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 影音專區
    • 成果手冊
      • 109年
      • 110年
      • 111年
      • 112年
      • 113年
  • 其他資源
    • 106年校務評鑑專區
    • 112年校務評鑑專區
    • 會議室借用

[深耕] 2021以科技點亮藝術—從關渡光藝術節到養光產學合作(2021.05.03)

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的戴嘉明副教授是「關渡光藝術節」的催生者,從藝術節的命名到概念發想與整體內容規劃,他都著力頗深。講起關光節(關渡光藝術節的簡稱)的緣起,也是頗有一番掙扎,「大概是5年前,我發現北藝大白天看起來很美,但晚上很空很黑,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這裡晚上也能有藝術的氛圍,就再好不過。」 戴嘉明說:「台灣有不少燈會,但大多走通俗路線,造型都是民間和神話或生肖,比較不像國外的光節,有許多藝術的成分,甚至能夠用光展示城市的風貌。」譬如法國每年12月舉辦四天的里昂燈光節(Fête des lumières),或同樣在12月進行的日本大阪光之饗宴,就是將光的藝術品,與城市的街道、建物以及自然環境做結合。 意圖打造北藝大校區的新面貌,因此提出「藝術科普、科普藝術」的概念,經由科技藝術作品展示,從而傳播科普知識,讓民眾在觀賞藝術品的同時也能長知識,在感性與思維上皆有啟發。 如此理念一方面獲得科技部的認同與補助,另一方面也有民間產業三得電子無償提供相關產品與設備,新媒系遂在2016年開啟了第一屆關渡光藝術節,共計10件作品,並延請藝術家舉辦科普講座及工作坊共23場,也有QRcode 能夠連結網路上的學習單,提供參觀者瞭解該作品與科普的連動關係。 關光節至2019年已來到第4屆,戴嘉明表示,除了作品更為多樣多元外,也加入更多元素,「第2年光節的開幕式因為天候的緣故,移到游泳池,進行雷射表演,光和水的結合非常美,讓人經驗。所以,第3屆也繼續在泳池舉辦,並和音樂系合作,讓女高音一邊歌唱、一邊划船。今年泳池整修,我們跟舞蹈系聯合,讓舞者在淺水跳舞,一樣結合燈光。關渡光藝術節持續在成長,不止是光的裝置與技術,而是不同藝術的大型跨域展演。」 日期:110/5/3(一)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第一會議室
project
project
project
project
project
回列表
  • 關於本處
  • 研究企劃組
  • 學術發展組
  • 創新育成中心
  • 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
  • 大觀藝術教育園區
  • 計畫徵求訊息
  • 校務評鑑專區
  • 下載專區

聯絡我們

  • 電話:(02)2272-2181
  • 傳真:(02)2969-4830
  • 郵件:rd@ntua.edu.tw
  • 22058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Copyright ©2018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